领航新时代新征程新辉煌的坚强领导集体——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产生纪实******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题:领航新时代新征程新辉煌的坚强领导集体——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产生纪实
新华社记者
走过百年光辉历程,迈上新的时代征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又迎来了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时刻——
2022年10月23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24人组成的二十届中央政治局,选举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领导机构。
奋楫正当时,扬帆再出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掌舵领航,开创复兴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新时代新征程,赢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崇敬和拥戴,全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时光的表盘上,总有一些耀眼时刻,标注历史的进程。
2021年金秋,在中国共产党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热烈氛围中,我们党制定了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鲜明提出“两个确立”——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这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特别是新时代伟大变革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凝聚全党共同意志、表达人民共同心声。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注定铭记下这伟大非凡的10年——
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0年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0年来,坚持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党内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10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时代大潮同领袖人物总是相互造就,历史进程与思想进程总是交相激荡。
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谋划国内外大局,统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及时提出重大战略,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重大任务,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充分展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的政治智慧、战略定力、使命担当、为民情怀、领导艺术,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和爱戴。
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揭示出深刻的历史结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寄托着热切的时代期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确保党的事业接续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持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长期稳定。由经过历史检验、实践考验、斗争历练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继续掌舵领航,是党心所向、民心所盼、众望所归,也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军队之大幸、人民之大幸!
谁能带领人民实现强国目标,谁能带领人民推进复兴伟业,历史就会选择谁,人民就会拥护谁——
在选举党的二十大代表时,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在选举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时,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在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时,习近平同志再次全票当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一张张选票、一次次掌声,凝聚了全体代表和委员的共同意愿,体现了9600多万名党员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爱戴,反映了亿万人民紧跟伟大复兴领路人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担负伟大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奋勇前进,创造新的奇迹、夺取新的胜利。
高瞻远瞩,致力选贤任能
——着眼于党的事业继往开来和国家长治久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酝酿提名工作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关键一程,面临的内外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放眼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
环顾国内,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
千秋伟业,关键在人。
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一个共同期盼,就是希望选出一个团结坚强、勇担重任的中央领导集体,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继续巩固成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顺利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
如何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领航中国这艘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国内外对此高度关注。
根据党章规定,党的二十大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我们党是一个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执政,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必须组成一个政治坚定、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中央领导集体。”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深谋远虑、意味深长。
宏阔视野擘画全局,深邃思考指引方向。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下,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的酝酿提名工作有序展开。
从2022年年初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酝酿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问题,认真听取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的意见。
大家一致赞成,在总结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有关做法的基础上,坚持十九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酝酿和“两委”人选考察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搞“海推”“海选”,采取谈话调研的方式,就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书记处组成人选,国务院领导成员人选,中央军委组成人选,以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党内新提拔人选等,在一定范围内面对面听取推荐意见和建议。
2022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进行专门研究,讨论通过了《关于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酝酿工作谈话调研安排方案》。谈话调研和人选酝酿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直接领导下进行。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着眼于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着眼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积极稳妥地选好配好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班子。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集团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严把政治关廉洁关,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和实效。谈话调研重在集思广益、统一认识,不限定推荐人数,人选推荐票数作为参考,不简单以票取人。统筹考虑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根据干部条件、一贯表现和班子结构需要,研究提出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
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要有合理的规模和结构。
按照这些原则,中央提出了推荐人选应具备的条件:
政治坚定、对党忠诚,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合格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
领导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有改革创新和实事求是精神,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斗争精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正确的政绩观,工作业绩突出。
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公道正派,心胸宽广,善于团结同志,牢记初心使命,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准则,道德修养好,清正廉洁,在党内外有较高威信和良好形象。
在此基础上,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和中央领导机构建设的实际,参照往届做法,中央对推荐人选的范围、年龄和结构提出明确要求。
谈话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党中央关于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酝酿工作的原则旗帜鲜明、重点突出,人选的标准条件清晰明确、导向鲜明,推荐范围、年龄杠杠和结构要求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深谋远虑、远见卓识。
科学民主,凝聚广泛共识
——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的产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充分发扬民主、善于集中全党智慧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展现了百年大党选贤任能的显著优势和宝贵经验
2022年初夏清晨,北京中南海。
7点刚过,一位省部级领导干部早早来到这里,为一场严肃庄重的谈话作准备。前两天,他接到通知进京,来到中南海之后,才知道谈话调研的内容。
在候谈室,他仔细阅读着摆在桌上的几份材料:《谈话调研有关安排》《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党员同志名册》《正省部级党员领导干部名册》……
早上9点,谈话正式开始。中央领导同志与参加谈话同志面对面交流,认真听取对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的意见建议。
这是中央领导机构人选酝酿工作谈话调研中的生动一幕。
从2022年4月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专门安排时间,分别与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谈话,充分听取意见,前后谈了30人。
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安排,2022年4月至7月,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分别听取了现任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其他党员领导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正部级单位党员主要负责同志,省区市党政正职,军队各战区司令员、政委等主官和其他十九届中央委员共283人的意见。中央军委负责同志分别听取了现任正战区职领导同志和军委机关战区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共35人对中央军委人选的意见。
通过谈话调研、听取意见、反复酝酿、会议决定等程序,逐步酝酿产生中央领导机构人选。整个人选产生过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的不断完善,展现了我们党的成熟自信和博大胸襟。
这一过程,是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有机统一的过程——
中央领导机构人选的产生,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
选人用人,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把好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领导和民主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两者不能偏废,决不能简单以票取人”,“建党一百年了,我们党有丰富的经验,有一套完整的体制,选人用人标准、程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是完善成熟的”。
参加谈话调研的同志纷纷表示,中央领导同志投入这么多宝贵时间和精力,在这么大范围充分听取意见,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选好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我们的高度信任,内心很感动、也很激动,一定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谈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整个谈话过程不限时间,也不限定推荐人数,怎么想就怎么谈,考虑多少就谈多少,认为谁优秀谁胜任就推荐谁,包括对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建设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都可以谈。”一名谈话对象感慨地说,“这样的谈话氛围很宽松,提前看材料、思考准备的时间也很充分,我们都敞开心扉,坦诚地谈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有的同志在候谈室反复阅看材料,拟好谈话提纲;有的同志不仅推荐人选,还详细介绍人选的表现和事例;有的同志在谈话结束后,又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补充意见……
用人得当,贵乎得法。大家对这次谈话调研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对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的酝酿不搞“海推”“海选”,采取谈话调研、面对面听取意见的方式非常好,反映的意见更全面、更真实,是更高质量、更有实效的民主,是科学民主的好办法。
这一过程,是坚持标准、选贤举能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领导机构人选酝酿,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政治关,把牢廉洁底线。
“中央领导机构成员肩负时代重任,寄托着亿万人民的厚望,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标准来衡量。”谈话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应当政治过硬、对党忠诚,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是“两个确立”的坚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自觉践行者。
“党和国家领导职务不是‘铁椅子’,符合年龄的也不一定当然继续提名,要坚持事业为上,根据工作需要、人选条件、廉洁情况和形象口碑,能留能转、能上能下,树立新时代鲜明用人导向。”谈话调研中,许多谈话对象都表达了这样的意见。
是否敢于担当、勇于斗争,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素质,是许多同志推荐人选的重要考量。大家说:“今后五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风险挑战严峻复杂,需要建设一个能够攻坚克难、攻城拔寨、爬坡过坎的领导集体。”
谈话调研既是对参加谈话人员的一次考验和党性教育,也是高级领导干部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生动实践。许多同志说,这次谈话调研纪律要求、保密要求非常严,整个谈话调研过程风清气正,彰显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显著成效。
这一过程,是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的过程——
综合各方面意见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就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的组成原则和组成方案,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进行了认真沟通、反复酝酿。形成初步方案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听取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的组成方案。
新一届中央纪委领导成员人选建议方案,由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等有关方面经过酝酿讨论,向党中央提出。新一届中央军委组成人选建议方案,由中央军委经过集体讨论,向党中央提出。
2022年9月2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讨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人选建议名单。9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一建议名单,决定提请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和中央纪委一次全会分别进行选举、通过、决定。
踔厉奋发,谱写崭新篇章
——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汇集了全党各方面优秀的执政骨干,他们将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事业和梦想在这里传承,奋斗和拼搏在这里接力——
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
这是一个凝聚全党意志、反映人民期待,值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充分信赖的领导集体——
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标准,带头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能够适应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具有较强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敢于担当、敢于斗争,具有丰富领导经验和群众工作本领,是各方面党的执政骨干,在干部群众中有很高威信。
这是一个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需要的领导集体——
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由24名熟悉各方面、各领域工作的同志组成,都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合理,成员来源广泛,有在地方工作的,有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的,也有军队的同志。其中,11名同志是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继续提名,2名同志是转任提名,11名同志是新提拔的。
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领导集体——
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进退比例比较适当,保持了人员和工作的连续性,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进入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在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酝酿人选和征求意见时,一些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以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表示退下来,让相对年轻的同志上来,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宽阔胸怀和高风亮节。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
2022年10月23日12时许,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华灯璀璨,气氛热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步入大厅,同采访党的二十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
镜头和闪光灯下,中央领导同志步履矫健、姿态从容。习近平总书记面带微笑,向大家挥手致意,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走向发言台,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成员衷心感谢全党同志的信任,表示一定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决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这是新时代领航者的自信、新征程掌舵人的担当,更是百年大党再续华章的指引、伟大民族迈向复兴的希望。
长风浩荡百年潮,砥柱人间是此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必将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让中华民族在新时代新征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重任在肩、光明在前,党团结带领人民铸就百年辉煌,也必将团结带领人民书写千秋伟业!(记者赵承、霍小光、张晓松、林晖、胡浩)
【中国经济大家谈】高频数据看中国经济运行 消费热度正在稳步复苏******
中新网1月7日电题:【中国经济大家谈】高频数据看中国经济运行 消费热度正在稳步复苏
1月6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举行的座谈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研究员杨道玲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加快优化调整,各项稳增长举措持续落地赋能,预计今年市场信心将稳步修复回升,经济发展内生动能有望回稳走强,推动我国经济趋暖趋好。
国家信息中心通过对企业登记注册、招中标、人流量、线上消费、工程机械运行等20余种、3.91亿条高频数据监测分析显示,受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新发多发等因素影响,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经济恢复有所放缓,但总体上看2022年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各种超预期冲击因素的影响,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潜力和活力。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研究员杨道玲。供图具体来看:
第一,从投资看:项目投资总体较快速增长,工程建设相关行业逐步回暖,预计今年继续保持韧性持续发力
2022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多措并举,持续部署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作用,取得明显成效。高频数据监测分析发现:一方面,作为投资先导指标的工程项目中标数量保持较快增长。对全国投资项目中标数据监测分析显示,2022年以来,工程项目中标量总体较快增长,全年同比增速达到57.7%的较高水平。从第四季度看,10月中标量增速虽有所下滑,但此后快速回升,12月反弹至63.2%,显示出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另一方面,工程建设相关行业稳步回暖。数据显示,2022年4月以来,国内各类工程机械总销量同比降幅不断收窄,11月降幅为4%,较4月收窄38.3个百分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挖掘机销量11月份已实现同比正增长,增速为2.7%,较3月的低点提升66.3个百分点,回暖势头明显。同时,反映水泥生产情况的磨机运转率也呈现降幅波动收窄态势,12月降幅较4月份的低点收窄32.1个百分点。综合考虑今年政策支撑力度加大、市场信心回暖以及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等有利因素,预计2023年投资内生增长动力将持续强化,投资韧性继续凸显,在稳定经济大盘中将发挥更加关键性作用。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特别是促进重大工程项目投资尽快落地实施,是拉动就业、扩大消费、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今年投资方面仍需持续精准发力,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国家重大战略,因地制宜积极做好项目选取和储备,同时要健全投资项目融资机制,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广泛参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第二,消费方面:多项消费指标企稳回升,消费热度正在稳步复苏
去年12月以来,全国多地陆续经受疫情冲击,消费活力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按照党中央部署,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施,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随着各地疫情先后达峰过峰,多地正积极有序助力复工复产,推动城市活力加快恢复,多项高频指标显示我国当前消费热度正稳步复苏。
基于全国18个城市地铁人流量数据构建的地铁人流热度指数显示,去年12月以来我国地铁人流热度先降后升,目前指数达61.4,较12月低点大幅回升36.5个点。同时,我们通过追踪全国83城232个重点商圈人流量数据,构建了线下商圈消费热度指数,发现12月该指数也呈现先降后升走势,目前已达96.6,较12月低点提升28.7个点,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在内的全部83个城市指数均已企稳回升,商场往日热闹繁华的景象正加快回归。分行业看,生活服务业消费正加快回暖。生活服务业商户既是经济社会运行的毛细血管 ,也是 “烟火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基于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类商户订单数据构建的生活服务业消费热度指数近期也持续恢复,截至1月2日为98.1,较12月低点提升4.0个点,这表明生活服务消费正在加快“热起来”,特别是旅游业消费热度指数提升45.7个点,恢复势头强劲。
但同时也要看到,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反复冲击之下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修复仍然需要时间。下一步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采取更加强有力措施,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着力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第三,外贸方面:进口率先回暖,外贸增长动能总体平稳
外贸相关的高频指标监测表明,在国内政策带动下,我国贸易平稳增长,展现出较强韧性。一是我国港口活力正在回暖。港口物流数据显示,12月港口物流指数为84.49,环比上升2.31%。交通运输部数据也显示,港口货物吞吐量逐步恢复,12月以来货物吞吐量先下降后上升,12月24日触底后快速反弹,12月31日货物吞吐量达到3383万吨,较11月底增长2.6%。
二是外贸事件活跃度持续回升。对全球主要互联网平台中与外贸相关舆情数据分析显示,外贸相关舆情事件活跃度与外贸总体走势高度相关。2022年12月外贸舆情事件活跃度为2787.4,环比增长11.8%。说明我国外贸保持较强韧性,恢复态势明显。
三是澳新航线进口增长迅速。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2022年澳新航线进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一直保持上涨态势,虽然在11月下旬出现短暂回落,但12月中旬触底反弹,截至1月4日达到2256.87,较低点上升9.6个百分点。
四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亮点突出。宁波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11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指数为256.63,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5.6%。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及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我国将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深入挖掘国内需求潜力,不断扩大内需对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第四,从企业运行看,市场主体活力呈现逐步复苏势头
一方面,市场主体规模平稳恢复。受国内外各种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多,但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实,2022年市场主体规模稳中有增,特别是下半年8、9、10三个月市场主体增长势头持续上扬,市场创业热情逐渐恢复。企业登记注册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我国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长3.2%,其中新设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7.4%。
另一方面,企业经营活力回升。通过分析全国100个有代表性的孵化器周边逐日人流量数据,构建了创业企业经营活力指数。数据显示,上半年创业企业经营活力指数整体回升态势,尽管四季度受疫情影响指数降至年内低位,但12月底已恢复至81.3,比低点提升2.3个点,这表明创新创业最活跃的一批企业经营活力已出现回暖势头。
基于生活服务类商户开工营业情况构建的生活服务业经营活力指数显示,自12月最后一周以来,该指数逐日上升,表明越来越多的商户正从疫情影响中恢复,纷纷开工营业。同时,我们基于全国80城办公场所人流量数据构建了在岗率指标,数据也呈现了相同的结论,近期我国办公场所在岗率已较上月低点快速恢复了近10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分别恢复32.9、14.0、14.6、15.5个百分点。
近期各地积极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系列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政策举措的落地,也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多项高频指标纷纷回暖,表明因疫情放缓的城市脚步已再次加快,各地企业复工复产不断推进,经营活力正在稳步恢复。
展望2023年,随着市场预期向好、市场需求回暖,市场主体经营活力也将随之进一步提升。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量体裁衣提升政策可操作性,完善政策实施方式,增强稳经济各项举措落地时效性和精准性,持续为企业输血补气、稳定预期,加快促进市场主体全面复苏。(完)
搜索
复制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